声音开关

语速

放大

缩小

鼠标样式

大字幕

重置

退出服务

首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
首页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

兴庆区:以基层善治绘就幸福长卷

稿件来源:银川日报 发布时间: 2025-08-20 16:14

 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所思所盼,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初心使命,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。

  近年来,兴庆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和银川市委、市政府工作要求,以“三促三优”为抓手,促组织建设优化治理架构,促接诉即办优化服务提质,促智慧赋能优化治理效能,持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。聚焦基层治理难点、痛点、堵点问题,精准施策,激活多元主体,凝聚治理合力,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治理”,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,绘就一幅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,让银川老城焕发新活力。

  “老师傅”志愿服务队在社区为居民服务。

 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治理“一池春水”

  党的领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“主心骨”,兴庆区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主线,积极搭建多元共治平台,引导社会组织、社区居民、企业单位等主体广泛参与,形成“人人参与、人人负责、人人奉献、人人共享”的基层治理共同体。

  新华街街道富华社区星光花园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共21栋楼、1062户、2078人。小区内虽有零星健身器材,但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。

  富华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走访调研,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,吹响“快捷哨”。兴庆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接到哨声后立即“报到”,协助社区链接多方资源,整合各方力量,在小区内增设了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。

  看到新设的乒乓球台,小区居民喜笑颜开、连连称赞。“我平时喜欢锻炼,每次抽空打打乒乓球还得跑到其他地方,现在社区为我们添置了品质优良的乒乓球桌,不用花钱就可以在楼下打乒乓球,太好了。”星光花园小区居民裴作宏说。

  这只是兴庆区各社区“吹哨报到+象限评价”工作法解决的问题之一。类似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,有些是居民直接反映的,有些是网格员或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入户走访中发现的,面对这些难题,富华社区摸索出“社区解决‘微循环’——街道办理‘小循环’——兴庆区级报到‘中循环’——银川市级及以上报到‘大循环’”的四级循环流程,根据事件性质及轻重缓急,分为“日常哨”“攻坚哨”“应急哨”三声哨,为破解“最后一公里”治理难题开出了一剂良方。

  群众事,群众议,这样的场景对于丽景街街道康平社区的居民来说并不陌生。平日里,康平社区“和谐议事亭”总是热闹不已。“老年人比较喜欢下棋、打牌,举办棋牌赛我们举双手赞成,但还应该多设几个比赛项目和类型,让其他年龄段的居民也参与进来……”67岁的居民石忠琪提出自己的建议,社区、物业工作人员及时记录,协调解决。

  “在这里,居民可以说烦心事、诉揪心事、解忧愁事,亭子虽然不大,但邻里纠纷、家庭矛盾什么的,都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及时解决。”石忠琪说。

  同样,在银古路街道友爱社区隆鑫苑小区内,一座别具一格的“人大议事亭”同样热闹。“在家门口,人大代表、社区干部与我们面对面,当场就为居民答疑解惑,化解矛盾,很不错。”居民赵宁春笑着说,这里传出来的声音,句句都是民生关切。

  “我们以户外议事为亮点,将‘居民议事亭’提档升级,组织人大代表定期在这里举办代表接待日活动,让居民议事亭成为助推中心工作、回应民生关切、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场所。”友爱社区党总支书记潘媛媛说。

  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基层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,让人民群众满意。在兴庆区的街道、社区,乡镇、村落,越来越多的“议事亭”把大家聚集起来,让居民参与的人数更多、参与的意愿更足,解决问题越来越快、议事效果越来越好,“小治理”成为基层治理的大能量,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。

  暖心服务 铸就群众满意成果

  兴庆区结合社区“三个服务”清单(基本公共服务、社会公益服务、便民利民服务)体系建设,对照30项共性和40项个性服务清单任务,指导社区摸清具体需求,统筹就业、卫生、医疗、救助、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资源下沉,加强对“一老一小”、残疾人、重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和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,把服务居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。

  “是你们的帮助,让我们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;是你们的帮助,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希望。今天我想用这封信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……”这是中山南街街道新宁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娟收到的一封感谢信。

  信中的主人公叫小丽(化名),今年10岁,因母亲患病去世,她和弟弟妹妹从小跟随年迈的姥姥、姥爷生活,一家五口租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。更让人揪心的是,由于出生证明丢失,小丽和妹妹无法办理户籍,导致无法正常入学。姥爷心急如焚,却无力奔波办理相关手续。张娟入户了解这一情况后,迅速联合相关部门,往返380余公里为其解决户籍问题,帮助小丽顺利入学。同时,社区通过申请临时救助、“一对一”帮扶等方式帮助小丽一家缓解经济压力,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关心小丽的学习和生活,帮助她提高成绩、增强自信。

  小丽一家是兴庆区帮助特殊人群的缩影。近几年,兴庆区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,深入开展12项关爱帮扶行动,严格落实动态管理、部门会商、宣传引导等机制,制定“一人一策、一户多策”个性化帮扶方案,调动多元力量广泛参与,有效提升特殊困难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
  光伏充电车棚。

  在关注特殊人群、服务群众的同时,兴庆区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工作,提升志愿服务水平,定节点、抓重点、破难点,着力推动志愿服务走深走实。大新镇燕翔园社区的“老师傅”志愿服务队就是创新实施“党建引领+老兵先行+精细服务”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。

  “老师傅”志愿服务队起初只有退役军人刘玉田和其他5位退休党员组成,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磨刀、修自行车、理发等服务。后来越来越多的退休党员和退役军人加入这支队伍,不仅有医生还有专业修理工、理发师,固定成员增加到20余名,志愿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,引导退役军人志愿者通过“真情服务、倾情奉献、亲情暖心”参与社区治理,推动志愿服务可见可触可感。

  近年来,兴庆区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,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,坚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,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参与到矛盾调解、慰老助困等基层治理中,织密织牢基层志愿服务网络。

  精耕细作 城市更新“改”出幸福新篇

  作为银川市老城区,兴庆区城市化水平高、优质资源集中,但也面临着老旧小区数量多、基础设施老化、公共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。加快推进城市更新,是解决老城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。近年来,兴庆区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,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,完善城市功能,让城市体系更宜居、更健康、更智慧,让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  走进兴庆区北塔三四六队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工地,各类施工机械开足马力,切割声、锤打声和机械轰鸣声交织混响,施工人员坚守岗位,全力推进工程进度。

  “目前工地上有6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,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30%。”项目负责人王云峰说,为使安置居民早日住进新房,后续还将采取增加工人数量、引进施工新方法等举措,推动项目尽早完工。

  兴庆区北塔三四六队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西桥巷以东、太阳神宾馆以北、凤凰街以西、北安小区以南,于2024年9月开工,总占地面积99.37亩,总建筑面积约22.2万平方米,分为安置区和商业开发区两部分,预计2027年建成交付使用。届时,这里将变为集教育、休闲、购物于一体,拥有完善物业服务、社区服务、医疗保健服务的多功能高品质居住区。

  兴庆区聚焦群众需求,紧盯城市规划、围绕发展重点、坚持高位实施,高标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,推动老城区焕发活力。

  “住宅楼的墙体加装了保温层,入冬后屋子暖和多了。”在玉皇阁北街街道北关社区荣丰苑小区,居民监督员孙晓琳向记者分享了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小区的新变化。

  为将老旧小区改造“改”到居民心坎上,2024年,兴庆区首次推行“百姓监理员”制度,居民以举手表决的方式,选出“百姓监理员”,监督施工进度、检查施工质量、收集居民意见、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,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达标、改造内容贴近民生需求。

  近年来,兴庆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,仅2024年就实施104个老旧小区、34条街巷排水管道改造等项目。今年,兴庆区拟改造小区34个,建筑面积39.76万平方米,住宅4713户,居住或商住建筑112栋,涉及兴庆区城区内9个街道,持续提升城市“颜值”,完善基础功能,打造宜居宜业美好环境。

  共建共享 携手打造幸福家园

  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民生福祉。兴庆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、更有质感。

  在丽景街街道银虹社区,提起退役军人陈兆森,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:他自掏腰包为小区购置树苗、帮助业主解决矛盾纠纷、多方奔走成功修建充电车棚……

  面对铁丰苑小区居民电动车停车难、充电难的问题,陈兆森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至社区。随后,他和网格员多方奔走、链接资源,最终在铁丰苑小区西南角落建成一座光伏充电车棚。

  车棚共设有30个充电车位,顶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,每天可提供电量50~80,能满足30辆电动车同时充电,既解决了居民电动车停放与充电难题,又兼具遮阳防雨、消除安全隐患的功能。

  朱嘉瀛也是银虹社区的“能人”,82岁的他从教师岗位退休后,始终没放下育人初心,联合社区创办“静听馨声少年之家”,为孩子们免费教授写作与朗诵课程,还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书。

  “朱老师教我们观察生活、展开想象,现在我的作文分数提高不少。”学生劳钰涵满脸自豪地说。闲暇时日,朱嘉瀛还带着邻居们一起朗诵。“大家一起阅读、娱乐,增进了邻里感情,提升了文明素养,这都是朱老师的功劳。”居民李培丽说。

  除了凝聚多方力量,加强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也是关键。今年以来,兴庆区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340名,从选任聘用、培养锻炼等方面综合施策、靶向发力,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,不断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。

  “由身边的同事来培训授课,这种方式非常好,更加贴合社区工作实际,对我启发很多。”在丽景街道举办的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培训班上,八里桥社区工作人员王婷婷说。

  丽景街街道“书记讲给书记听、书记带着书记看、书记学着书记干”工作机制稳步推进,成为辐射带动辖区社区党组织书记、网格员实践锻炼、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平台,同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、现场观摩、案例分析、实际工作帮带,通过“导师帮带制”以老带新、以强帮弱,传授好经验、好方法、好作风。

  “我们将持续积极探索社区发展新路径,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,建立‘优秀社区工作者、名书记工作室’,通过名书记和社区工作者面对面‘传’、手把手‘帮’、一对一‘带’的方式,促进社区工作者提高综合素质、提升履职水平。”丽景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平说。

  善治只为百姓安,风正好扬万里帆。兴庆区将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、新方法,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,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,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、更加幸福!(记者 王一平 图片由兴庆区融媒体中心提供)